NZIFF小记

Aug 7, 2023 23:00 · 2182 words · 5 minute read Personal Life

已是周一晚上十点多,我跳上NX2公交车,挑了一个后排靠窗座位。打开Kindle想读会儿Sally Rooney的《Normal People》,可是却神游地望向窗外。

八月初的奥克兰湿润但却不很阴冷,公交车上总是有着一股淡淡的发霉异味。刚刚第一次在Academy Cinemas看完了我在今年的新西兰国际电影节的最后一部片子—《默克尔》。并不是拍的很好的纪录片,但是在开头几分钟还是被默克尔和特朗普来回切换的对比湿润了眼眶,旁边端着红酒杯的老太太总是在特朗普出境的时候忍不住小声嗤鼻咒骂着“Oh God!Oh God!” 这部纪录片我最不能忍受的一点就是主人公默克尔仅仅沦为了意识形态宣扬的工具,古文里经常是借古讽今的手法,而《默克尔》就是借默克尔来讽刺当今的美国右派民族主义还有自大目中无人诸如普金特朗普这样的领导人,顺带再夹带私货缅怀一下昔日美国总统奥巴马(P.S. 貌似影片里完全没有出现过共和党人的采访)。其实这些讽刺完全不需要如此刻意地去表达出来,只需要讲好默克尔的故事,让观众看到”Only she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 “,这样的表达会更加有力。看完影片,不大的影院里响起疏疏落落的鼓掌声,厕所里又遇见了观影前碰到的老爷爷,身着黑色风衣,戴着礼帽,虽然走路有些蹒跚但不失文质彬彬,有点自惭形秽自己在影院看电影少了一些仪式感。

小便池上方的《大白鲨》海报小便池上方的《大白鲨》海报

这次NZIFF看的第一部片子是是枝裕和的《怪物》。周六下午三点场,The Civic剧院,这也是我头一次在剧院看电影。Civic是目前南半球仅存的一座atmospheric cinema,进入大厅整体风格给我一种《红磨坊 Moulin Rouge! 》里面那样20世纪初表演康康舞场所的感觉,红地毯+暖黄色的大吊灯,剧场穹顶是模拟每年奥克兰四月二十号晚上10点的星空,而面前则是手工织画、完全复刻1929年原版的巨大帷幕。

The CivicThe Civic

与商业电影院不同的一点,在剧院中影片开始时,帷幕拉开,观众们在这一刻也都突然安静了下来。是枝裕和在《怪物》里用一种悬疑倒叙的手法在最后揭示两位少年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在观影过程中,大家都被一些些蛛丝马迹所牵引着、来回揣测着”怪物”到底是老师、两位少年还是那个校长,受害者与加害者的角色在戏剧化的剧情演进下来回转移。而我在这反复错误的揣测中也深刻体会到自己如此揣测善良的少年为怪物的时候自己何尝又不是一种怪物呢?

四天后傍晚,同样是在Civic,我和D一起看了坊间传闻今年的最佳影片《Past lives》。在观影过程中自己倒没有非常共情,一来自己没有体会过childhood sweetheart,作为无神论者也从来对前世后生这类说法毫不感冒。八点多电影结束,和D “分道扬镳”,一个人在NX2站头等了几分钟,又回身走进CIVIC负一楼旁听了一会导演Q&A环节。楼下已是熙熙攘攘,《Past lives》导演与主持人面对面坐着,我拎着包站在人群后面。第一个提问的是一个披肩散发留着薄薄络腮胡身材敦实的长相亚裔颇有穷困潦倒艺术家风格的小伙。不知道这位小伙是不是也是小时候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太多,先长篇阔论了一番自己对影片结尾的理解而后问导演对于影片结尾安排的原因(主持人之前再三强调keep question concise🙄)。导演阐释Hae Sung的纽约之行给三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而对于Nora而言,这次重逢则是让她重新体会到了她自己丢失掉的幼年或者说一部分的自己。之后几个问题的答案中,导演提到了其实开场三人坐在酒吧里的那一幕就是来源自她自己的经历,并且也是这个场景给了她这部电影的灵感。这种观影后亲耳听到制作人的理解与刷豆瓣影评的感觉还真蛮不一样的。

Q&A现场Q&A现场

同一周的周五晚上订票的时候,在《May December》和《苏州河》两部电影之间犹豫很久。很想在影院里再听一遍马达带牡丹兜风的背景音乐,可惜周五晚上《苏州河》的门票已经售罄,就定了周六在Civic二楼的座位看《May December》。《MD》把看似正常的人物角色都建立在不正常的关系上,影片中用各种揶揄的笑话来表达黑色幽默,比如当Gracie女儿略显紧张地表示这是第一次在现实中与荧幕上的明星面对面,得到的却是Elizabeth说“你们父母也上过电视啊”;又比如Gracie一家在餐厅里偶遇前夫一家,和自己现任儿女差不多同龄的外孙女向Gracie打招呼“Hello grandma!” 随着Elizabeth一点点抽丝剥茧地探寻Gracie与Joe相隔23年的忘年婚姻的背后故事,整个事实的荒诞戏剧性与影片开头阳光明媚海边house儿女双全婚姻幸福的中产生活的对比愈发强烈。

《May December》是我在豆瓣上标记的第600部影视剧,这也算是我2023年小小的一个milestone吧。我自己很感谢有电影这个媒介,许许多多漫长的人生故事、历史的碎片还有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浓缩在短短几小时内,让我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人生百态。而这些由电影呈现出来的人类社会多样性深刻地提醒我避免用狭隘的、片面的、先入为主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我擦了擦公交车玻璃上凝结的雾水,车窗外路旁一些岛民工人排放起红色路标开始夜晚的施工工作,车上刚上来一位穿着leggings短裤头戴SONY耳机手里还拿着一盒新鲜鸡肉的女生,我打开Kindle继续阅读,标记了一句“But still he has something she lacks, an inner life that does not include the other person.” 。

tweet Share